玉山草堂“我的浣纱记”(一)--踏寻400多年,寻昆曲开篇之源


曲圣魏良辅,毕生创制水磨调,传咏至今
文人梁辰鱼,倾满怀激情书写一部《浣纱记》

开篇


《浣纱记》改编自《吴越春秋》,为明代梁辰鱼(字伯龙)所作。一个地地道道的昆山人,一个才艺兼备的人。
他的师父便是我们昆曲的创始人魏良辅,秉承着“转喉发响,声出金石”这个原则,梁辰鱼编写了这部剧,让昆曲传唱度俱佳,之后更多的昆剧便陆陆续续登上了舞台,从而开启了昆曲的宏伟篇章。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浣纱记》工尺谱

盛名


朱彝尊《明诗综》卷一四《静志居诗话》:“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因为它是按照昆山腔的格律作词作曲,描写的又是春秋时期发生在苏州的故事,所以用其他的声腔来改调而歌的话,观众不接受。
梁辰鱼之后几乎所有的传奇作家都来按照昆山腔写本子,都来为昆剧写本子,从而使得昆曲的文学的财产渐渐地多了起来。
 等
此剧虽然以爱情作为贯穿线索,但它主要不是描写范蠡和西施的悲欢离合,而是总结吴越兴亡的历史教训,借古喻今,针砭现实。由于梁辰鱼工诗词,精通音律,所以《浣纱记》“平仄甚谐,宫调不失”,很适宜于演唱。汤显祖“评近来作家,第称梁辰鱼《浣纱记》佳”
 

传唱


当该剧一出现在舞台上,就引起了轰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明代著名戏曲评论家潘之恒称赞梁辰鱼“填词赢得万人传”。他把昆曲从清唱变成舞台艺术,扩大了昆山腔的影响。
 
因梁伯龙的《浣纱记》是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昆曲剧本,所以为了发扬昆剧文化,让梁伯龙出现在舞台上,来讲述昆曲的发源。才能更好的为后人真正意义上了解昆曲的发展奠定基础。
未完待续.......
 

标签: 新闻媒体

上一篇:上一个:从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看昆曲的魅力及传承
下一篇:下一个:玉山草堂“我的浣纱记”(二)——传承昆曲经典,再现雅集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