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藏书不息 正仪复现“又满楼”

昆山历来文风鼎盛,尊师重教,所以在科举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共有八位文武状元和四百多位位进士脱颖而出,举人和秀才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昆山历来重视藏书,为读书人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受益终生,造福一方。较有影响的藏书楼,即传是楼、菉竹堂、又满楼三座,堪称名闻遐迩,影响深广。


又满楼主同上期说到的峭帆楼主系父子,即赵元益、赵怡琛。血脉相通的一家人,藏书亦是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民国二年(1913年),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峭帆楼在战火中燃为灰烬。直到民国中期,赵氏故乡古镇正仪,复又出现一座藏书20000余册的“又满楼”,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其主人正是从上海移居苏州避难的赵诒琛。赵诒琛继承父亲遗志,痴迷于藏书,继续节衣缩食,淘书购书,终于有了数量可观的积累。又满楼成为赵氏前赴后继藏书不息的象征。


其实,又满楼也经历了一些变迁。它的前身,是民国初年赵氏在正仪镇中心建造的“古香深处”藏书室,所有书籍都无偿提供给老百姓阅读,造福乡梓。抗日战争前夕,赵诒琛把藏在苏州乐桥寓所的全部书籍运回家乡正仪,在公益藏书室的基础上,扩建了藏书楼,称为“赵氏图书馆”,这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私人图书馆之一,藏书数量之多,令人赞叹。图书馆分经、史、子、集四大类陈列,足可再现当年上海“峭帆楼”的风貌,所以命名为“又满楼”,意思是大楼的书库通过前赴后继的努力,终于“又满”了。

标签: 巴城古迹

上一篇:上一个:窗景如画 景致万千--草堂里的窗景艺术
下一篇:下一个: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