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之木构建筑的抗震奥秘

现在我们看到的古建筑,如寺庙、塔楼、园林等多为木质结构且历经久远仍能保存下来,除了维护得当,还和他的建筑材质及结构有着很大关联。
 


玉山草堂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运用“以柔克刚”东方哲学的基本理念,矩形平面设计,加之檐柱、金柱、门槛等相连接的建筑结构形式,用料及设计上自然也是沿用了传统的建筑手法,以重现600年前玉山草堂之精华并长久留传。


 


天然木材以柔克刚


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接头,不用钢接用榫卯,不加铁钉用木销,使榫卯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可以消解外力。斗拱更是消震的重要构件,当遭受地震时,破坏力从地基开始,通过柱子、斗拱、梁架、穿枋等多个接点的释放,传达到屋顶时,震害已大大减轻,因此,只要地基不出现滑坡,一般都只会构架偏移,瓦面滑落,不会整体倒塌。




平面图形规整、简洁



一般均为矩形,进深较大,符合现代抗震规范的要求。

保存迄今有5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唐代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河北蓟县观音阁山门及大殿;四川平武报恩寺和新津观音寺;以及北京明清故宫等建筑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重视侧脚、收分



传统木结构的檐柱和金柱,在垂直方向大都向房屋的中心倾斜;高层楼阁建筑,柱子层层内收,使建筑立面呈下大上小之势。再加上屋顶采用比较稳定的三角形,更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重视对水平风力的转递、消解



比较考究的木建筑,在檩条下还另加一根比受力檩条小一些的小檩条,有的称拉纤,有的叫牵条。它与排架上的短柱用榫头连接,以使排架增强横向刚度。当建筑跨度较大时,在相当于屋架下弦之处,还要增加几根拉纤,以加大屋架的横向刚度,抵抗从山墙方向传来的横向荷载。

 


门槛



又称地扶,有的大型建筑还专门作藏于地面以下的暗地扶,用地扶纵横连接,以加强整体刚度,是约束变形的关键。


传统建筑的门槛,用料粗壮结实,它位于檐柱或金柱之间,把柱子紧紧的卡住,与上部额枋的共同作用,犹如现代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圈梁,使建筑物的整体性能更为加强。


嵌入方式不同


柱子与柱础之间,不用嵌入,采用较为平整的金属踬板或硬木软磉过渡,此种连接方式,能显著减少柱底和柱础表面的摩擦力,避免水平剪切力的破坏。




纵观历史,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因地震原因而倒塌的记载,极为少见。全木结构的传统建筑,确实具有抗拒地震的能力。其独特的构造理念和力学设计还是值得人们去研究和借鉴。


标签: 草堂建筑

上一篇:上一个:从“玉山草堂”看元末江南文人儒道释思想的合流(下)——儒释道合流与元末绘画
下一篇:下一个:“正仪火车站”近代繁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