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史今丨初之雅集,信仰之路

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精致生活的最高典范,文人借饮酒、品茗、赏花、吟诗、书会、侍香、抚琴、唱曲、博古等项目集会。

苏州昆山在元末还是个极为偏僻的地区,但顾阿瑛的玉山草堂却成就了几十年的雅集典范,也是在元代历史上有记载的雅集样板,这里不仅有上百位文化名人参与,就是后世的文学总集《四库提要》都赞誉为:“文采风流,照应一世!”


明末清初亦有不少文人结社效仿玉山草堂的雅集,因历史条件以及此时的儒生纷纷效力于清廷,所以才有不少人在文字中依然幻想那种清高的雅集。

钱谦益曾整理记录参加玉山雅集的名士,在《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有“玉山草堂留别寄赠诸诗人”的名单,录有柯九思、黄公望、倪瓒、杨维桢、熊梦祥、顾阿瑛、袁华、王蒙等三十七人,在《草堂雅集》还录有八十多人的诗篇,他们除了以文见长还是多个学科的名家。名满中国画坛的黄公望、倪瓒、王蒙、杨维桢等都是玉山草堂的骨干,也是诗、曲等全能的一代大师。


     ▲赵原,合溪草堂图,上海博物馆(注:合溪草堂为玉山主人顾阿瑛嘉兴私宅)

这个雅集的主人顾阿瑛名德辉,字仲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间人。擅诗词,聚资累万。四十岁后将家产交付其子,在昆山自筑玉山草堂以娱晚年。他善弹古阮,醉心南曲,声妓之盛,甲于天下。从玉山草堂出来的诗也是目前留下元诗中最多之一,在元至正十年后有十分之一的诗作来自玉山雅集,这个“玉山佳处”的诗社雅集足见活动频繁,创作出草根民间群体的高雅文慧。


顾瑛的平淡结社思路,使众多不愿入世的文人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文化中陶冶自己的创作艺术一样可以完成历史使命,从此中国便有了一路读书不为官的文人群体,学问将成为他们的终生信仰……

标签: 草堂雅集

上一篇:上一个:曾是文坛一勇士——昆山“三徐”之徐祖正
下一篇:下一个:轩庭雅林丨走进玉山胜境,走进玉山草堂--砖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