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韵事丨“巴城三徐”(三)徐祖贻

徐祖贻(号燕谋)是昆山教育界前辈徐冀扬先生的长子,幼年随父在金家庄蒙养公学读书。时国事日非,仁人志士怀着一股热血,纷纷投笔从戎,徐祖贻在时代潮流推动下,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从这时起,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活。


东北易帜,初露头角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攻下北京、天津以后,蒋介石以北伐大业告成,并向中山先生灵前祭告为由,亲赴北平。时奉军统帅张作霖于六月四日在其专列回奉经过皇姑屯时被日本人炸毙。

 

 


这一期间,徐祖贻穿梭于白崇禧和张学良之间,利用他与白在“保定”的同学关系,几经洽谈东北易帜问题。最后在白崇禧率领的东征军与奉军总攻合围之下,逼使张宗昌残部归顺改编,张宗昌也下野隐退。1928年12月29日,关内外奉军正式宣告“易帜”。这就是民国史上重要的一页:“东北易帜”。 徐祖贻在这一件事上,初露头角,受到了各方的注视。



“和”与“战”?不愧为“燕谋”图片



 

“九·一八”以后,徐祖贻奉调至南京军事机关工作,一度曾在陆大担任校长,抗战前夕,调任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掌关于对敌情报、对外宣传和外国武官接待等事宜。就在事变发生后第四天,从七月十一日至八月十二日一个月中,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主要长官、幕僚及有关人员,逐日在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官邸举行会报,决定国民党政府“和”与“战”及其军事部署。

 

 


徐祖贻以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的身份参与了会报。根据《民国档案》所辑资料的会议记录,他先后参加了二十三次会议。徐祖贻在会报席上除了通报敌情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外也会报有关前线我军之战况,有些涉及到战时公法与对外宣传方面,也交由他提出处理意见供军方参考。因此,在“和”与“战”的问题上,他的意见是具影响的。




台儿庄战役,功不可没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歼敌万余人,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而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一位参谋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昆山人徐祖贻。


 


抗战爆发后,徐祖贻任李宗仁第五战区参谋长。1938年2月,受李宗仁委派,徐祖贻亲临临沂前线,协调庞炳勋、张自忠军团,商议对日作战计划,血战五昼夜后取得了临沂大捷,张自忠战死,徐祖贻重伤。4月李宗仁特授徐祖贻上将军衔,全面负责指挥台儿庄战役,此战歼灭了以“铁军”自夸的日军矶谷师团,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徐祖贻为人十分干练,军事学识极其丰富,奉调至中央出任军令部第一厅厅长筹划作战事宜时,颇有能名。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与胆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了自己的热血与力量!



标签: 巴城名人

上一篇:上一个:轩庭雅林丨走进玉山胜境,走进玉山草堂--砖雕篇
下一篇:下一个:传承史今丨园林,雅集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