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山草堂”看元末江南文人儒道释思想的合流(中)

玉山草堂在鼎盛时期,人满为患,非请莫至,顾瑛的邀请被看作是身份的标志,“名卿大夫、高人韵士与夫仙人、释士之流,尽一时之选者,莫不与之游”,“海内文士未尝不造玉山所”。从往来于此的文人可以看出这里的思想取向,即儒道释思想的合流。

 


倪瓒(1301-1374),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民居士、净明庵主等,从其字号我们就不难看出他的宗教信仰。据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载,倪瓒父为道录官,尝于常州玄妙观塑老君并七子听经故事。倪瓒出世不久,其父病故,全赖长兄倪文光教养。倪文光通晓儒学佛学与地学象胥之说,后出家为道士,得赐号玄素神应崇道法师、玄中文节贞白真人。


有这样的父兄,倪瓒必然会受到影响,大约30岁前后,至顺三年(1332),倪瓒便至友人玄中真师所建立的玄文馆习静数年。从诗文来看,倪瓒的很多诗,都是为道士、和尚所作。50岁后,他又学参禅,与慧朗禅师、简上人等过从甚密,他与释方厓的交流也很多。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年轻时奔走官场,曾为浙西宪吏,属于低级办事人员。“后在京。为权贵所中”,大概在延祐二年(1315)左右被下狱治罪。出狱后,绝意仕途,投身全真门下,改号一峰,又号苦行净墅、大痴翁,徜徉于山水间。其间也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其道友张雨、吴全节皆与他有唱和之作往来,其他名士如王逢、杨维桢、倪瓒也与他交往颇深。如杨维桢记载:“予往年与大痴道人扁舟东、西泖间,或乘兴涉海,抵小金山,道人所制小铁笛,令予吹洞庭曲,道人自歌小海和之。”倪瓒《题黄子久画》:“白鸥飞处碧山明,思入云松第几层?能画大痴黄老子,与人无爱亦无憎。”如此种种,皆反映了黄公望的道家心态。

 


玉山草堂主人顾瑛也是三教思想交融的人物。至正十八年(1358),倪瓒为顾瑛画像,上有题跋:“谓其人有意于荣兴,咏歌弹琴,诵古人之书,谓其阔略于世故舆……名闻京师,忽自逸于尘氛之外,驾扁舟于五湖,性印朗月,身同太虚,非欲会玄觉于一致而贯通于儒学者耶?倪瓒造。”画右上方有顾瑛自题:“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遥想少年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从这些题词可看出,顾瑛由商入儒,晚年因农民战争,他削发为僧,自号“金粟道人”,亦儒亦僧亦道。生前他又自营墓穴,名“金粟冢”。
杨维桢(1296-1340),字廉夫,绍兴会稽(今属浙江)人,从小饱读诗书,泰定丁卯四年中进士,后官运不济南归,以授书为生,不时出入玉山草堂,王世贞总结:“吾昆山顾瑛、无锡倪元镇,俱以猗、卓之资,更挟才藻,风流豪赏,为东南之冠,而杨廉夫实主斯盟。”作为盟主的杨维桢,后半生也拒不出仕,投身道教,别号铁笛道人、铁道人。

 


其他出入玉山草堂的名士如文人张渥、张可久曾寄寓此地;在朝中为官的柯九思、虞集、郯韶也频繁往来其间;释方厓也是座上客。有这样的主人,加上这样的客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在此合流当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标签: 说雅集

上一篇:上一个:玉山雅集与江南布衣文人群体的崛起(下)
下一篇:下一个:顾瑛与合溪草堂的修造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