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雅集与江南布衣文人群体的崛起(下)

“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收养料;观念的成熟与形成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和发展。”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丹纳《艺术哲学》

 



玉山雅集壮大了江南布衣文人的声势▲▲▲


顾瑛所筑“玉山佳处”是玉山草堂和其它园池、亭馆的总称。顾瑛广结天下名士,在玉山草堂与宾客置酒赋诗,歌咏唱和。“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士与朝士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至焉。” 至正8年(戊子,1348年)至14年(甲午,1354年)是玉山草堂活动频繁的年代,共举办各种文宴、诗会达五十余次。


文人们把玉山草堂雅集与历史上著名的雅集如晋代的兰亭修禊、唐代的桃李园之宴相比较。频繁出入玉山草堂的杨维桢更是致力于江浙在野文人的命运与自己紧紧相连,他联络一大批诗文作家,主持民间文会,曲折表达对科举考试不公正的不满。


 


文人间还互相鼓励,顾瑛称教书先生郑元祐“无书不读,肆意诗文,前不让古,虽在隐德,与馆阁虞(集)、马(祖常)并称于时;郑元祐《题达监司所藏柯博士〈秋山图〉》中称赞:“风流南国典鉴孙,笔底江珊妙吐春”;杨维桢《题张贞期描四贤像》:“有唐千载春秋笔,却是元和月蚀诗”。无疑,这些赞美之声既是对作者技艺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


《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由于其同气连枝,气势较大,也就无形中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一种声势。




元江南布衣文人群体崛起的影响▲▲▲


雅集诗文上的成就斐然。江南文坛领袖杨维桢是玉山雅集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为玉山草堂作了大量的题记,如《玉山佳处记》、《书画舫记》等,因其在文坛的号召力,无疑扩大了草堂的知名度,增强了草堂的吸引力。


另外,元代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变革时期,非但画面内容、表现技法、作画方式较前代大为突破,更重要的是将文人山水画推进到了完全成熟的境地,奠定了中国绘画美学的主要思想,成为明清一直到近、现代绘画的主流思潮。如果说宋时的艺术评判人由宫室要人如宋徽宗等来充任的话,那么元朝的江南,因为布衣文人群体力量的壮大,他们显然控制了审美观。


 


自元开始的地域化倾向至明清更盛,明清之际活跃在江南地区的有 “吴门四家”、“苏松派”、“云间派”、“松江派”等等,清中期的“扬州八怪”为顺应市场供求关系,创造了以俗入雅、雅俗共赏的新画风。元以后,布衣文人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至明清已经发展成了强大的市民文艺浪潮。

标签: 说雅集

上一篇:上一个:玉山雅集与江南布衣文人群体的崛起(一)
下一篇:下一个:从“玉山草堂”看元末江南文人儒道释思想的合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