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看玉山草堂顾阿瑛之(一)隐逸情节

草堂物语: 道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而要实现“无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隐逸”。 


顾瑛其诗歌创作中也常流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老我他时共幽隐, 坐占此山嘉树阴。我亦儒冠竟何补, 愿于东海作迂民。我亦桃源隐居者, 何时对雨剪灯花。龙门归去今成隐, 肯寄活水来烹茶。何时得似青门隐, 十亩山田尽种瓜。欲借官舟从此去, 布衣乌帽隐辽东。便欲将身作渔父, 卧看山色满船头。


“隐逸”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情节, 在儒道二家皆有着很深的思想渊源,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顾瑛其隐逸诗中则多是道家思想的流露, 他的隐居不是藏身山林、 与世隔绝, 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也没有愤世嫉俗, 壮志未酬的激愤, 而是顺应天道的安排寄情山水之中, 享受悠闲自得的人生。 


如其《和寄洪碧海兼柬袁仲博岳季坚》:
见说呼龙种石田, 今年瑶草胜常年。仙花秀挹三危露, 丹鼎香浮五色烟。洗琖涧边邀月 饮, 抛书松下看云眠。汝阳逸史知无恙,闲看迂斋写太元。



此诗写于至正十五年顾瑛辞官归玉山故里期间,前两句写玉山风光,瑶草、 仙花、丹鼎、轻烟、飘然恍如仙境,后两句写玉山中的归隐生活,涧边对月饮酒, 松下观云而眠,生活随性洒脱。


再如其《寄郑元祐》:


我爱廛居郑有道, 屡辞徵币卧松云。年来短发笼纱帽,客至新诗写练裙。

几上只留招引赋,人前每读送穷文。清时已见文名盛, 日日高车访隐君。



这首诗描写了顾瑛友人郑元祐的隐居生活,赞扬了郑元祐安贫乐道的高洁品质。总之无论是描写自己的隐逸生活,还是赞扬隐士的高洁品质,在诗中丝毫看不到顾瑛对于名利富贵的留恋、渴望之情,有的只是对与世无争、超然淡泊生活的自适、自得。

标签: 诗看雅集

上一篇:上一个:诗看玉山雅集之(四)——赠答诗
下一篇:下一个:诗看玉山草堂顾阿瑛之(二)慕仙情怀